市體育局通過線下訪談、網絡調查等方式,開展《2024年鹽城市全民健身活動狀況調查》問卷調查;隨機抽樣,抽取阜寧縣、大豐區(qū)、鹽都區(qū),對下設的街道、鎮(zhèn)、社區(qū)(村)排序,結合鹽城市城市化率確定社區(qū)和村調查比例,最終抽取7個街道、7個社區(qū)及2個村開展調查。
保持健康最重要減壓交友成潮流
調查顯示,居民參加體育鍛煉的主要目的是保持健康,在各年齡段,因保持健康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占比均超過6成,占比最低的為20歲至29歲年齡段,為66.7%,占比最高的為70歲至79歲年齡段,占比達90.9%,各年齡段平均達82.3%。其次是休閑娛樂、緩解工作壓力和健美減肥,人數占比分別為27.7%、19.7%和13.6%,休閑娛樂普遍被各年齡段人群視為健身的第二目的。調查還顯示,健身過程中,青年群體更關注緩解工作壓力,中年群體更關注健美減肥,老年群體則以結交朋友為樂趣。
喜歡哪些項目?
輕松歡樂健步走力量健美成潮流
從各個項目參與鍛煉情況來看,步行(健步走)因適宜人群廣泛,簡單沒有難度且鍛煉運動負荷易受控制,獲得廣大群眾喜愛,選擇該項目的人數占比達到59.2%,明顯超過其他項目;其次是跑步(30.0%),智力類項目(23.7%)。值得一提的是,練習力量、健美(23.2%)人數占比達到23.2%。
從性別對比來看,男性與女性選擇步行(健步走)項目人數占比均最高,分別為57.5%、60.9%。在跑步、力量、健美、智力類和球類等運動強度較大且對技術條件有一定要求的項目上,男性占比高于女性;在舞蹈類、羽毛球、跳繩、瑜伽、健身操等有一定娛樂性、運動強度不大、能夠代表女性“柔”“美”等特點的鍛煉項目,女性的鍛煉人數占比高于男性。
誰鍛煉最勤快?
中老年人練得勤青年人群強度大
調查顯示,每天鍛煉的人數占比達37.8%,50歲至59歲年齡段人群,體育鍛煉時間長,而青年人群鍛煉強度高。50歲至59歲年齡段中年群體每次參加體育鍛煉時長超過半小時比例比較高,為74.9%,20歲至29歲年齡段青年人群中等強度以上的人數占比最高,為73.3%。
調查還發(fā)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:每天鍛煉人數比例與年齡成正比。從年齡看,每天鍛煉人數占比隨著年齡的增長總體呈現上漲趨勢,由20歲至29歲的15.0%波動上漲至70歲至79歲的54.5%。具體來看,30歲至59歲中年人每天鍛煉比例上漲趨勢明顯,60歲至69歲年齡段每天鍛煉人數占比最高,達到56.8%。
健身圈成效顯著
城市社區(qū)或村周邊小區(qū)運動設施、公園或體育公園、市民活動廣場等健身圈基本健全,居民使用率較高。超4成的受訪者表示周邊配備了小區(qū)運動設施,社區(qū)、村分別為70.8%和46.3%。與村莊相比,社區(qū)周邊小區(qū)運動設施、公園或體育館、市民活動廣場、開放的公共體育場所、全民健身活動中心、開放的學校或社會單位體育場地等設施配備率相對較高。從居民使用率來看,社區(qū)的空地或道路、公園內空地或道路使用率較高,59.2%的居民在社區(qū)的空地或道路參加體育鍛煉;40.5%的居民在公園內空地或道路進行體育鍛煉。
不少居民的主要鍛煉形式是單獨鍛煉,數據顯示超過8成的居民單獨鍛煉。加入健身團隊或社會組織的居民,往往也以參加社區(qū)健身團隊、群眾自發(fā)成立的健身組織和健身活動站點為主,其次為社會體育指導員協會、單項體育協會。
科學指導漸入正軌
超過3成的受訪者接受過科學健身指導,高于全省平均水平。有36.2%的受訪者接受過科學健身指導,主要為同事或朋友(20.6%),線上課程跟練指導(11.4%),線上直播教學指導(11.3%)。體育鍛煉基礎知識是科學健身指導主要內容,占52.3%。超2成的受訪者體驗過線上體育服務,高于全省平均水平。線上健身課程及指導為主要服務內容,其中體驗內容主要為線上健身課程及指導和個性化健身方案。
此外,近6成的受訪者在線上購買過體育產品,年度線上體育消費人均2319.15元,其中,運動服裝、鞋帽和體育器械配件為主要購買產品。
設施豐富且多樣健身指導再強化
在調查中,希望“能夠增加健身場地設施數量和增加多樣化、特色化場地設施”的建議比較集中,占比分別為34.7%和32.2%。此外,不少受訪者希望加強場地設施日常管理、引入智能化場地設施、優(yōu)化健身場地設施布局和調整公共體育場地設施開放時間。經過深度調查發(fā)現,一些場地設施不能充分滿足居民多樣化運動需求,有些日常維護管理不到位或者場地設施智能設備較少。配備多樣化、特色化、智能化場館設施,加強日常維護管理是不少居民的訴求。
在“健身團隊或社會組織改善需求”中,希望提升健身指導專業(yè)度、多開展成員交流活動是主要訴求,人數占比超過5成;其次是多組織健身活動培訓或講座,人數占比超過4成。在科學健身指導優(yōu)化需求中,表示要加強科學健身指導宣傳的人數占比達37.2%;其次是提供個性化、定制化指導,創(chuàng)新線上直播、課程分享等多種指導方式,人數占比均超過3成。在線上服務改善需求方面,創(chuàng)新線上直播、課程分享等多種指導方式,提升智能運動設備數據準確性,成為大多數人的訴求。在線上體育運動服務優(yōu)化需求中,選擇“能夠創(chuàng)新線上直播、課程分享等多種指導方式”的人數占比為46.3%;其次是“提升智能運動設備數據準確性”(37.0%)和“增強線上服務的互動性”(34.0%)。
讓健身更便捷讓群眾更滿意
如何進一步推動我市全民健身事業(yè)高質量發(fā)展,讓奔跑的鹽城更有活力,相關專家提出完善全民運動健身場地設施、推動組織全民體育健身活動、加強體育鍛煉專業(yè)指導能力等方面的建議。
增加舉步可就的體育健身設施。以建設體育健身圈為契機,以居民居住區(qū)為重點,科學配備健身設施數量,加強場地設施日常管理,優(yōu)化體育健身設施布局,加大嵌入式體育設施建設力度;推進健身場地多樣化發(fā)展,聚焦不同年齡段人群需要建設多樣化場地設施;提升健身設施家庭互動性和參與感,突出親子互動和家庭健身,提升健身鍛煉的趣味性;推進健身場地智慧化發(fā)展,提升市、縣(市、區(qū))兩級體育場、體育館、全民健身中心、游泳館等大型公共體育場館服務效益與水平;在農村地區(qū)配置安全可靠、具備實時運動指導的智能室外健身器材;針對全民健身發(fā)展較為成熟的地區(qū),建設智慧運動社區(qū)、智慧體育公園、智慧健身步道和百姓智慧健身房。
推動組織全民體育健身活動,打造全民健身品牌賽事。持續(xù)辦好鹽城馬拉松賽、龍舟賽、黃海濕地公路自行車賽、廣場舞大賽等品牌賽事,著重推動各級體育賽事活動,加大宣傳力度,讓更多人了解并加入全民健身賽事中;促進重點人群健身活動開展,擴大活動覆蓋人群范圍,積極舉辦各類體育賽事活動;全面開展全民健身進社區(qū)活動,常態(tài)化組織開展小型多樣、群眾喜聞樂見的體育活動和培訓指導,廣泛組織社區(qū)居民參加鹽城市社區(qū)運動會、網絡全民健身運動會等主題活動。
加強體育鍛煉專業(yè)指導能力,推動科學健身指導宣傳工作。充分發(fā)揮媒體功能,廣泛宣傳科學健身知識,推送多樣化的健身指導信息;大力支持社會體育指導員參與社區(qū)健身團隊組建,并開展交流合作或共同舉辦賽事活動,為普及健康知識、傳授健身技能、開展科學健身指導提供平臺、創(chuàng)造條件;推動健身指導與健康檢查相結合。推進“體醫(yī)養(yǎng)”融合發(fā)展,推動健康關口前移,探索運動促進健康新模式,使健身真正成為促進健康的有效手段,讓科學健身理念深入人心。